close

在諮商與心理治療當中,心理師常常用藝術與劇場等創造的方式進行療癒,在與個案進行創造工作的時候,我也時常被當下的藝術與創造所感染,並見證到了許多療癒的力量。但是,這些力量究竟是怎麼來的呢? 而在諮商當中的創作,又是怎麼讓人能夠在生活中發生改變呢?

 

心理劇的創始人J. L. Moreno相信,每個人內在有個力量是自發性(Spontaneity)。Moreno提到,自發性是在舊的情境當中能夠有新的反應,或在新的情境中也能夠有創造性的行為出現,自發性會引發人的創造力。而自發性體現於生活中各個角落,小至人類生活中的各種發明、頓悟與創新的點子,大至各個劇場、文學作品、藝術作品、音樂藝術。舉例來說,時常在下廚的人,看著整個冰箱的剩菜,難免有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整理剩菜的時候;但如果我們願意讓自發性,也就是不一定要按照既有的規定規則做的時候,所謂「靈光乍現」就會出現,讓源源不絕的創意流出就會讓我們煮出一桌佳餚,這就是自發性在我們身上體現的時候。除了創新與創造以外,自發性也代表著,在不同的情境下,能夠有「適當」的回應,例如:我們在過新年的時候,我們對親戚們互道「恭喜發財」,而非「中秋節快樂」。

 

相對於自發性的創造,另外一邊是文化傳承(Cultural Conserve)。文化傳承指的是我們為了減少生活中應付重複出現情境(或具威脅情境)所耗費的心力,而產生的「自動化行為模式或習慣」。這些習慣也出現在生活中各處,小至上班上學通勤習慣走的路線、每天習慣吃的便當、每天與伴侶或親人一模一樣的吵架內容、大至社會中的法律、規範、教條等等。心理劇相信,當生活中過多文化傳承時,我們會失去自發性的彈性、活動力與創造力。

 

所以正在看文章的你,可以靜下來問問自己的內心,我們的生活已經一成不變多久了? 每天上演相同的劇本、接演同樣的角色、說著無異的台詞、擺著一樣的動作、或是不變的布景……。或許我們可以試著觀察生活中的細節,嘗試對這些小細節做些不同的、小小的自發性行動,好比說:我們可以選擇吃不一樣的餐點、喝不同的飲料、下班下課時走不同的路線回家、讀不同領域的書、用不一樣的方式回應他人等等……生活當中,我們可以成為自己的藝術家,透過許多不同的方式進行各種自發性的行動。

 

有時,我們可能會卡住,不知道怎麼在生活中做出有自發性的行動。此時的我們可能處於一個沒有能量的狀態,因此我們也會需要照顧自己。因此在諮商當中,當透過諮商師的引導,我們就能在諮商中照顧自己,培養自發性的能量。如果,我們對開展出我們的自發性毫無頭緒,那麼找一位了解與能應用此種理論的諮商心理師聊聊,或許能夠解開生活中卡住我們的關鍵點,讓我們能透過心理諮商,延伸出適合自己的其他自發性領域行動,例如:音樂、美術作品、劇場、電視劇、電影等等,接觸不同創作者的自發性,培養自己的創造力。透過這些自發性的創造,行動讓我們在生活中,有更多的彈性和幸福感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癒心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